#两会快讯#贯穿民生主线 倾听民众声音
发布日期:2013-09-22 15:09:34 点击量:219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 人民日报 》
3月8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所作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而这一草案是去年12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修改刑事诉讼法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
纵观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主线,多部法律的制定、修改切中社会热点,关乎民众切身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先后审议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14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4件。
立法更加注重民生与民声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施行、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与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2011年中国开始步入法律修改与完善的新阶段。专家认为中国立法与修法更加注重民生问题与倾听民意,呼吁法律酝酿修改阶段应允许更多的利益博弈,让不同的声音在审议阶段得到表达,以利立法机关倾听更多民意,促进公平公正。
去年4月,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被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正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吊销驾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表决通过行政强制法。该法从1999年开始酝酿制定到出台,历时12年,法律对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做出详细规定,旨在避免权力滥用。
去年8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法时隔15年后再次迎来大修,草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等内容备受关注。
去年10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设立小额诉讼制度,加大惩处“老赖”力度,执行通知不再“通风报信”等内容成为看点。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草案围绕送、诊、治三个环节以及精神障碍的复诊、鉴定和监督、评估等问题作出规定。草案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构成犯罪的,将被追刑责。
去年12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部法律草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加了“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等许多新的制度性规定,进一步增强了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操作性,较现行法有许多新的突破。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强化了用人单位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表示,中国现阶段的立法与修法应该更加注重“民主为主、兼顾效率”,过度注重效率会影响到社会群体对法律草案不同意见的表达,如果有些意见在立法修法阶段得不到反映,其潜在矛盾迟早会在法律执行阶段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法律法规的清理应当制度化、常态化。
- 上一篇:一图看懂十九大代表怎么选
- 下一篇:#两会快讯#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